close

寫在開始治療之前

兒童口腔健康是家長與醫師的共同責任,為了治療順利成功我們有幾項建議希望家長能合作:

治療前:

1.      避免在兒童面前描述自己或別人看牙的恐怖經驗,以免讓孩子有先入為主認為看牙是恐怖的印象。家長盡量放鬆,因為家長的緊張會無形地傳到子女身上。

2.      約診後應準時帶小朋友就診,千萬不要因小朋友哭鬧而失約。如此會變相鼓勵小朋友遇到不想做的事情就以害怕哭鬧來逃避。如果小朋友已經有不好的經驗更應該找專業兒童牙科醫師來扭轉解決這些不良經驗。小朋友本來就應定期看牙,這是小朋友的義務也是家長的責任。

3.      避免用賄賂或欺騙的手段讓小朋友上醫院,例如 “看牙就買玩具給你(妳)“ 或 “今天只有看一看不會治療” 前者會讓小朋友養成對於他(她)應該做的事情都要講條件才肯做,後者則為喪失小朋友對父母的信任。正確的做法是看診完畢,如果小朋友合作再給予口頭獎勵。

4.      初診或前幾次約診牙醫師會以刷牙或塗氟治療來開始,對於害怕或有不良經驗的小朋友,以此較容易改正小朋友的行為問題,但是這是十分重要的療程。

5.      不要干涉或指定醫師的治療順序,疼痛部位通常治療較困難,治療時間也會較久,一般常放到比較後面,待小朋友熟悉環境之後再行治療。另外不要存有一次能多做就多做的心態。一次做太多造成不好的經驗,日後須花更多的時間來彌補。

6.      兒童牙科治療常須要上麻藥,請不要提到“打針”或“痛”等字眼,牙醫師會以給牙齒吹氣球來取代。兒童牙科麻醉前均會做塗抹表面麻醉劑。麻醉並不會十分不舒服,這通常與家長們早期印象不太一樣。

治療中:

1.      在開始治療時家長請全程保持沉默並面帶微笑。目的是讓小朋友與牙醫師保持單向溝通,如此小朋友較易遵守牙醫師的指示。家長出聲常令小朋友不知道應該聽誰的。

2.      治療中請家長一切遵守醫師的指示,讓小朋友認知這裡由醫師主導,醫師的指示要絕對遵守。有時候醫師會請家長退出診療室,這時請家長立刻出去不要遲疑。一旦遲疑會便小朋友對醫師的權威打了折扣,容易變得比較不合作。

3.      治療中醫師可能會大聲唬嚇以阻止小朋友的哭鬧行為。這時請不要驚訝,也不要出聲或幫忙。這是醫師控制小孩行為的一種方法,醫師不會也不可能生氣。

4.      如果小朋友持續哭鬧燥動不止,醫師可能會以手掩住小朋友嘴巴或壓制小朋友的手腳,目的是保護小朋友以免亂動受傷並快速使小朋友冷靜下來聽醫師指示。這也是控制小朋友行為的一種方法。

5.      如果小朋友太小或完全無法合作,為了確保治療時小朋友的安全與治療品質,請工作人員壓制或以束縛器保護小朋友。雖然小朋友會持續哭鬧,但這是不得已的方法。如果家長不贊同此種方法,可考慮讓小朋友接受全身麻醉治療。

治療後:

1.      無論治療過程是否順利,結束後應加以鼓勵。小朋友不太可能從頭到尾都完全沒有合作。可針對合作部份加以誇獎,比如 “你很勇敢地接受了治療” 。

2.      如困治療過程有上局部麻醉 (尤其下顎部份的治療),回家2~3小時內嘴角嘴唇都未恢復知覺。小朋友容易因為好奇而去抓或去咬嘴角嘴唇。如果咬破了常常會腫大或破皮。之後可能需要一星期才會漸漸痊癒,所以如果小朋友有上麻醉,回家後二小時內勿進食,可以喝牛奶等液體食物。留意避免小朋友去抓或咬嘴角嘴唇。

 

兒童牙科的治療是需要家長共同參與協助。一個醫師如果將兒童的所有蛀牙治療完畢。那麼,治療只有成功一半。家長的共同參與找出蛀牙的原因預防它防止它才算是一個成功的治療。

家長應該要參與兒童的每日潔牙,學齡前兒童由於刷牙技巧尚未成熟。口腔衛生的部份應由家長協助完成。而學齡兒童則需家長加以監督或重點加強,尤其是剛萌發出的恆牙 (大臼齒) 多數的兒童均無法刷到,家長的協助就十分重要。另外家長應該暸解兒童的飲食習慣。如果是蛀牙高危險族群可詳細紀錄進食內容再與牙醫師討論,避免不當的飲食習慣。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每半年接受一次塗氟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是高蛀牙率兒童則建議縮短為每三個月一次,如此可以提高牙齒抵抗蛀牙的能力,對於已發生蛀牙亦可降低其活性。

齒溝封填劑可填補於牙齒咬合面不易刷乾淨的溝隙,防蛀效困十分良好,可大大避免牙齒日後蛀牙遭到磨洞填塞補綴物。

定期回診接受固定醫師追蹤檢查,是治療成果的不二法門。比有問題才回診,這是最省事也是最經濟的做法。

 

                                               蔡宜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格子兒童牙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